首页 区块链信息文章正文

AI崛起狂吸金!加密货币融资暴跌68%,寒冬凛冽!

区块链信息 2025年04月18日 04:44 706 author

加密寒冬:一场由AI引发的资本虹吸?

技术周期错位与资本的抉择:加密货币的困境

加密货币市场正经历一场炼狱般的寒冬,这不是什么“周期性调整”,而是赤裸裸的优胜劣汰。2017年ICO的泡沫仿佛还在昨日,然而短短几年,技术周期的迭代已经宣告了它的落幕。与加密行业步履蹒跚的四年技术周期相比,AI领域则像是装上了火箭,从GPT-3到如今的LLM,十年磨一剑,每一代技术突破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。

摩尔定律冰冷的数字揭示着残酷的现实:加密货币的融资总额从2021年的310亿美元断崖式下跌至2024年的98亿美元,降幅高达惊人的68%。与此同时,AI领域则高歌猛进,2024年融资规模突破1100亿美元,毫不留情地形成了资本虹吸效应。说白了,资本都是逐利的,哪里有回报,就往哪里涌。加密货币还在玩“发币-交易所”的老一套,而AI已经在医疗、制造、教育等领域开疆拓土,实现了商业闭环,傻子都知道该把钱投给谁。DeFi的昙花一现之后,加密领域始终未能出现真正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叙事,而AI却凭借Transformer架构的持续进化,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人们对技术潜力的认知。这种对比,简直是降维打击。与其说是市场选择了AI,不如说是加密货币自己放弃了机会。

当AI不再是MEME:机构投资的分化与理性回归

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简直是给那些还在沉迷于“AI MEME”神话的加密社区泼了一盆冷水。当一帮人还在争先恐后地模仿AI史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,妄图打造一个“去中心化ELIZA”时,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DeFi盛夏时期和FTX崩盘后,CEX和托管类项目一度占据了融资的绝对主导地位,高达90%。但现在呢?他们的融资占比已经萎缩至45%。而AI、DeFi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则逆势上扬,占据了当期融资总额的58%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机构已经开始变得理性,他们不再盲目追捧那些毫无实际价值的概念,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真正具有技术含量和应用前景的项目。

然而,AI相关加密项目的融资规模却呈现出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“过山车”式波动。2024年第三季度,该领域的投资一度达到23亿美元的高峰,但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,这个数字却暴跌至7.8亿美元,降幅高达66%。这充分暴露了“AI+区块链”叙事的内在矛盾:绝大多数项目仅仅停留在概念嫁接的层面,根本没有解决AI模型训练、数据确权等核心痛点。

传统的AI一级市场投资,在GPT-3问世后进入了四年技术周期,年均投资金额从2017-2020年的4000亿美元级别跃升至8000亿美元以上。相比之下,AI相关加密融资的增长量简直是微不足道。区块链如何巧妙地结合AI技术,让加密信徒能从AI资金溢出中分一杯羹?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加密项目创始人深思。不过,AI加密融资总额的加速度也表明,加密原生资金仍然愿意加码,希望能从中找到那只万中无一、能下金蛋的母鸡。说到底,加密项目创始人需要思考的是,如何利用AI和基础设施方案,解决中心化金融(CeFi)或传统AI难以解决的确权和可信问题,而不是整天想着炒作概念、割韭菜。

流动性陷阱:稳定币的繁荣与一级市场的萎靡

量化紧缩政策与链上稳定币发行量的背离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扭曲。2025年3月,USDC链上流通量突破980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,但与此同时,加密风险投资仅吸纳了46亿美元。这种流动性堰塞湖的现象,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矛盾——机构资金更倾向于通过ETF等合规渠道配置BTC现货,而不是支持早期的创新项目。

实际上,加密货币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从2021年的高峰310亿美元回落至2024年的98亿美元,降幅高达68%。融资数量也从2021和2022年的1880次下降至2024年的1544次,平均融资金额则从2022年的1570万美元降至640万美元,降幅达59%。加密机构投资加密初创公司的资金流动性,正逐渐失去可编程区块链技术爆发以及2020年疫情和量化宽松背景下带来的红利。

换句话说,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流入真正需要它的创新项目,而是囤积在稳定币中,或者涌向了相对安全的BTC现货市场。这种现象表明,市场对风险的偏好正在降低,机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,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,而不是长期价值。加密货币的未来,难道真的只能依靠BTC现货ETF来续命吗?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。

大逃杀游戏:加密融资的残酷真相

估值泡沫到价值回拨:谁在裸泳?

RootData的数据无情地揭示了加密融资市场的一个残酷现实:越是后期的项目,融资金额的收缩就越明显。2021年的周期红利期导致估值普遍过高,如今,创始人的项目估值在A轮甚至种子轮就被榨干,C轮融资更是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——从2023年第三季度到2024年第四季度,几乎没有机构愿意公开投资C轮项目。战略融资虽然维持平稳,但并购和场外交易(OTC)的盛行,表明机构资金在流动性匮乏的市场情况下,更愿意在私下达成协议。
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那些在牛市中估值虚高的项目,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价值回拨。当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那些没有实际业务支撑、仅仅依靠炒作概念的项目,正在被市场无情地抛弃。而那些真正具有价值、能够持续创造收益的项目,则更有可能获得机构的青睐,通过战略融资或并购的方式继续发展壮大。

标签: AI 人工智能 融资 DeFi 稳定币

发表评论

区块链快讯

Copyright © 2024-2025 . All Right Reserved Sitemap

Corolland区块网